星期二, 一月 26, 2010

网路空间专栏四十九

你的嘴臉

新聞,沸沸揚揚過后都會“記錄在案”!

劉德華叔叔的婚姻故事開始沒人看,豆蔻村已不成村,目前繼續保溫的有趙明福和巴生港口案,每天“熱炒”的則是馬華党爭。

在數碼時代之前,一切都會過去,如船過水無痕。但如今,只要成為新聞變會在網路上有所記錄,任何課題都可以在世界末日之前留住。現在是留在硬碟或光碟等物體里,以后留在什么物體還不知道,總之會有。

作為記者,常常會看到讀者看不到的“嘴臉”(含有貶義)。這些“嘴臉”來自部長、前部長、政客、社會領袖、明星或甚至不知名的小人物。所謂的文明社會是最現實的,人還是有許多陋習。

有些人很愛講騙話,而且一講就是幾十年。有些很年輕就會癡呆或失憶,講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不算數。有些立場不定,反反復復如墻頭草。有些則臉皮厚,被批評時變太極高手,四兩撥千斤把球踢給別人。

采訪時遇上這種“鳥人”(討厭的人),他們的立場變化比戲劇還戲劇化,好像烹制煎餅時那樣翻來覆去(只是情況形容,絕無貶義),雖然不比四川中國國寶變臉藝術快速,但也叫一般老實人惊嘆連連,目瞪口呆!

你騙得了誰?

老練的記者也并非等閒之輩,看慣72變且配用一面照妖鏡(相機或錄影機)和判官筆(筆),無論你再怎么變,終究一天會赤裸裸地無所遁形,從華麗的假象中被打回原形。

爭什么,鬧什么?人應該要有自知之明,有一天支持者和觀眾都離席了,你們還在臺上演戲唱衰別人,何苦呢?

雖然爭鬧可以不了了之,敵人可以擁抱又成好朋友,而且善良的人總是善忘寬容的,但不要忘記,在數碼時代,你耍壞時的一切嘴臉,還有見不得人的事,已一一記錄在案(互聯网上),你的后世子孫都看得到。

丑婦終須見家翁,你那樣搞到后來才紅着眼睛公開求原諒,多無謂呢?

現在最怕還是脫光光,以后不知道什么情況是更嚴重的人格傷害?

若要人不知的事,除非己莫為。想要名垂千古或遺臭万年,任君選擇。

若有一天不幸,你的嘴臉被人上載到網路上“永垂不朽”,希望你能接受自己成為社會的負面教材,因為這至少讓你還有點社會價值。

最多讓你收版權費咯!

网路空间专栏四十八

與時并進的“鬼月”

現時還是農歷七月,是鬼故事繪聲繪影,鬼話連篇的鬼月。若有點怕怕,就念阿彌陀佛或其他佛號,保佑大家出入平安,不被“好朋友”們干擾。

在這個月份,深夜不睡覺獨自上網會感到陰風陣陣,又好像有人在旁邊看你,那其實只是心理作祟。雖然有時候難免感覺有點不自然,但畢竟不像小時候那樣,七月時路上的車會比平日少(真的)。無論如何,俗話說得好,平生不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也不驚(怕)。

小弟之前介紹過的檳城福建博客,主持人外號“面龜佐翰”(mikujohn)也十分應節,深夜在美國家里使用新買的錄音機錄制鬼故事,勇氣可嘉。反而是他的聽眾說“別講了,別講了”,讓他幾集鬼故事節目找不到特別嘉賓,只好轉錄其他課題。

靈界多不勝數的東西和談論,小弟沒有深入研究實在說不清楚。不過,老人家教我們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,應該敬鬼神而遠之,所以還是不要逞強挑戰零界。

許多人是認同老人家勸告的,所以在高速大道或檳城大橋上的路旁若人有三急,不怕當局取締但也得先拜拜,說聲有怪莫怪才敢“解放”。

小弟最新上網搜了搜別人對七月和鬼神的討論。原來,網上也有大士爺的介紹。這樣實在好,無論是信徒還是其他宗教的各族人士,也能從各角度了解華人拜神的文化和來龍去脈,通過文化交流,互相尊重,互相包容。

真想感謝網友不辭勞苦,為了華人文化在檳州穿街走巷,問問拍拍,這才得以在論壇上展示出不同造型的大士爺。這些圖文介紹已為后世留下精彩的記錄,比那些只會喊話但從不行動的文化人實際得多。

須知,今天的生活文化記錄,就是后世研究祖先(我們)的體裁。雖然身為采訪記者,小弟在記錄文化這方面的努力還不如那些“義務”記者們,看來應該加把勁了。

網上還有一點需要介紹,那就是檳島大路后進寶宮的網站。原來早有圖文并茂介紹廟里供奉的神仙,甚至還有一個電子香在燃燒的圖樣。這顯示古老的信仰和文化沒有沖突,可以與時并進。

無論你信與不信,燒香拜鬼神是不少華人的信仰和文化傳統。不過,我建議燒香不用越來越大支,可以開始采用電子燒香圖樣了,因為那除了方便信眾,也夠節省和環保,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。

网路空间专栏四十七

檳城福建

考慮了一些日子,今天決定隆重向大家介紹播客~檳城福建。這是一個檳城人或福建人可能愛听,也可能會臭罵的節目。

這個節目出現在互聯網上已有數年,姓王的男主持人30多歲,來自檳城丹絨武雅,現在在美國工作。他用閑暇時間邀請各方友好錄制關于檳城的清談節目。

為什么介紹這個節目需要再三考慮?那是因為除了多數檳城生活的課題,他很“勇敢”地在節目中的坦白講事實
,有時露骨,偶有粗話。他對各項課題如性生活和性取向會“口無遮攔”,可能令衛道人士和正經八百的人覺
得不堪入耳非禮勿聽。無論如何,節目中談論的情況确實存在于社會,談論起來應該沒什么大不了,因為他列明成年人才可以收聽,未成年者還需要父母批準!

据說,一些父母會和孩子一起听,比較保守的則會說是“教坏細路”。小弟認為,听而不聞的事并不代表沒有發生。其實扭扭捏捏逃避并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用心聆听和坦誠相對,或許可以改變情況。

王先生于某國民型中學先修班畢業后往美國留學和工作,但他沒有像一些“香蕉人”那樣忘本(什么都
是美國好),反而喜歡講福建話。他說,他無論在哪里見到華人一定先開口講各種方言或華語,否則會問
對方“你到底是不是華人?”。

這位可愛的王先生相信是全球第一個以檳城福建話做“廣播”的播客。他在節目中經典的狂笑聲和傳神的用詞,
听了實在過癮。那都是我們童年的深刻記憶,也讓人想起頑皮時被老阿婆笑罵的情景。他的節目還有一個好處
,就是中文或英文教育的檳城人都听得懂,尤其峇峇和娘惹族人。

聽過很多集節目,發現王先生的聽眾來自世界各地,主要都是檳城和北馬往海外去闖蕩的各种專才。那天聽到一位聽眾表示身在非洲,真要寫個服字給影響力延伸到非洲的王先生。

其實他的播迷很多,据說有上千人。若他回檳探親,也可以召集上百人出席,影響力隨時胜過愛講騙話的政棍。若他想到非洲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,一定會有“福建幫”愿意接待他,羨煞旁人。

在這里希望王先生可以為檳城鄉音留下更多精彩的記錄,慰籍國外那些思鄉和想念親友的游子。

大家要收聽這個“兒童不宜”的節目,請在孩子睡覺后上網搜索:檳城福建。

星期日, 一月 03, 2010

网路空间专栏四十六

30歲買手機


最近,有一個人買了新手機。

買手機有什么好講的?也沒什么稀奇古怪,但若此人近30歲了才第一次買手機,就有點罕見了。

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年代,小至四、五歲的黃毛小孩都會吵媽媽說要用手機了,何況就算不敗家,不亂花錢的年輕人幾年里也應該換過好几次的手机。所以,三十而立第一次買手機,說出來恐怕沒人會相信。

其實不用懷疑,此人正是小弟。總的來說,小弟拾過還給人家的手机,怎樣算都比自己買過的手机多(用過的不算)。

話說在20歲時,身邊愛炫的潮男潮女早就會“搞機”了。同齡者中我算是很落伍的,很大時才有機會使用爸爸應酬朋友買的貴“爛貨”。他總是這樣來者不拒,應酬上門“搵笨”的朋友,但這是題外話了。

21歲開始當記者時不用手機,因為沒有強制性。當時有幾個比較頑皮的記者可能向往自由不羈,也不帶手机。好人主任找不到人時只有無可奈何,令人討厭的主任則會千方百計找人“捉蛇”,包括聯絡可能在你身邊的人。

我第一張電話芯卡,也是在辭職去讀電腦時同學送的,所以又拿起人家的舊手机(忘了哪里來的)來玩,堅持不買手機。

23歲時小弟舍棄電腦“重操舊業”時,新聞界的通訊工具可說已面目全非,記者也已人人“有機”。而很幸運的,好幾年連續有朋友和女友輪流送,到去年獲公司委派采訪某手機公司的外國節目,也獲免費電話一個。不過“末代免費機”用到前几天終于“黑”了。

哈哈,這次沒有人要送了,迫于無奈只好自己買。雖然是第一次,但狠狠就買了過千令吉的貴貨。印象中除了工作上的相机,我從來不曾如此“奢侈”過,雖然之前很多款手機都是夢寐以求的。

話說以前有几個朋友知道我對可以上网的智慧型手机很以后興趣,常常會介紹這個那個,但后來他們都不管我了,因為我心動從不行動,畢竟智慧型幾乎與昂貴型劃上等號。

今年遲至近30歲才買手機,不希望它能用30年(不能想象,況且將來也未必是手機的天下了),起碼3年就好了。

网路空间专栏四十五

致麥可積遜

因為本土傳染例子不少,自己可能隨時會中招,最近馬來西亞人多多少少會談論與較有切身關系,“硬硬”被某種人堅持說成豬流感的A型(H1N1)流感。但其實,城中真正的熱門話題是冷冰冰遠躺在千里之外的麥可積遜先生。

在麥可逝世那天,大部分印刷或網路媒體都讓麥可之死成為頭條新聞,全球的任何課題都靠邊站。無他,這是因為大部分讀者興趣取向所致。

眾人都在緬懷、感嘆和談論超級天皇巨星的隕落,同時多數人也想知道他的身世、感情、怪癖、死因、孩子、財產和其他問題等等。這是人類與身俱來的好奇心,還是八卦心態?

其實巨星逝世后的一天,我被“報喪”的手機短訊吵醒,過后走到客廳以為可以把這“驚人”的消息告訴父母(畢竟他們才是見證麥可高峰期的人),看看他們受到這“晴天霹靂”消息時會有什么反應。不料,母親淡淡的說,你IT老豆一早就從互聯網上得到消息。很抱歉,你遲了。我很無趣,只好走回房間睡覺。

那天過后至今,關于巨星的消息每天如排山倒海般傳出,除了占據娛樂版,更多次登上世界各地報紙和媒體的封面版位。看來麥可在某程度上來說可真比奧巴馬還“風光”幾倍,因為總統的生活固然會引起關注,但明星多姿多彩的生活才是特別給人家看的,較能吸引眼珠子的焦點。

最近聽說,曾指控麥可一些變態罪名的人已跳出來道歉和請求原諒,但之后有消息說那根本是無稽之談,是假消息。據說,那是有人趁機捏造出來的,動機實在令人難解。對于這種多數在網路上傳開來的消息,總是弄得媒體人“誠惶誠恐”,登出來嘛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,但害怕假消息不登嘛,又怕錯失獨家良機,真是左右為難。

以前在一些年代要見到麥克跳舞唱歌,可在農歷新年黃金時段打開電視機,因為當時一定有他的影視節目。后來他便得“怪怪”的又鬧出許多新聞,就不那么受電視臺吹捧了。

麥可,你曾說你是世界上最孤單的人,我不懂和體會不到。我相信你的新聞還有很多很多,但無論生前怎樣怎樣,死了一了百了,希望你一路走好。

网路空间专栏四十四

往事只能回味

人接近30而立之年,在事业上必须勇往直前地冲刺,但闲下来时会开始怀念“老朋友”,所以上互联网闲逛时除了工作、玩游戏和看电邮,很多时候都会四处探访和浏览朋友的部落(Blog)或面子书(Facebook)等,看看大家有何成就,去过什么国家,在忙些什么。这些都可以在他们提供的电子相片集里看到(虽然有些事特地炫耀的!)。

虽然说小弟这种年龄也真的不小了,但上网时偶而还是会因为一些老友的“成就”而受到惊吓。当年少不懂事,在班里话也不多说,看到女生会脸红口吃的木讷学生都已经婚(昏?)了。有些很“厉害”(跟我对比的话)的都已好几次庆祝结婚周年,为孩子漂亮可爱的孩子(看出得到好遗传呢!)庆祝生日了。当然,还有除了名字和轮廓一样,外型却已72变的潮流时尚男人。

看著看著,心里会很有感触。我们曾经都是腼腆害羞的男孩,度过无数个促膝夜谈的夜晚,面对新关仔角外海一起高唱陈小春的“神啊,救救我吧!”。如今,很多好朋友都已没联络,后来渐行渐远了。若不是现在有互联网,闻知朋友消息时可能人家已经做了抱孙子的爷爷了。

转看工作上的同事同行方面,大家也未必每天见面,若有人离职也可能会如“黄鹤一去不复还”,一个熟悉的人就这样消失在人海里。

今时不同往日,现在大家有空上网聊聊,互相拜访彼此的网路世界。若有人失踪,也能轻易搜出来。听说很多人都这样偷偷的去看旧情人的部落,看到旧情人老了,肥了,或对方的新伴侣条件比较“哪个”,就偷偷窃喜。如果对方的另一半比自己特出,则躲起来舔伤口玩自闭。

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。往事只能回味,何苦自欺欺人呢?大家应该大方一点祝福人家。

套时下最流行的口头禅,人生有几多个10年?

小弟的朋友,请接受我的祝福。若有空的话不妨根据上面的邮址“媚”一“媚”我,带孩子来见面的有糖果吃(前女友除外)。



Free Site Count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