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十二月 01, 2009

网路空间专栏三十七

繁體和簡體

話說漢字,繁體和簡體本是同根兄弟,使用起來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撇開政治和一些專家的爭議(專家最愛爭議),這兩個字體是各有所好,千百年來相安無事。

繁簡字各有所長,繁體好看,用在書法藝術上尤其賞心悅目,簡體則較簡潔,便于書寫記錄。

小時候沒想過那麼多,只慶幸我國的教育制度把繁體換成簡體,大家都覺得我們比父母和哥哥姐姐們幸福,不用寫那些複雜的繁體字。當時,我們也“羨慕”人家姓名簡單如:“王平”、“丁玉”或“尤文”,他們練習生字時一定好輕鬆。後來長大,我們才漸漸喜歡較象形和表意的繁體,懂得感嘆造字前輩的無限創意和偉大貢獻。

中文版電腦軟件出現早期,繁體和簡體有時會“互不相容”,不能共存于同一個平臺上!當然,我指的是繁簡並用(比如本報標題繁體,新聞簡體)時才會出現的情況,而不是中國用中國版,台灣用台灣版的情況。

以前上中國網站要用簡體,去港臺網站則必須轉成繁體。而由於當時中文軟體並不夠完善,與英文平臺的電腦操作系統不能“水乳交融”,字體轉來轉去往往會出現亂碼或令電腦當機,的確麻煩。

一些網友對電腦系統不太熟悉,不會或不敢亂轉碼,結果無法順利上網,以為電腦壞了。他們除了無法給鄉親寫家書,連老鄉發來的“伊妹兒”也開不了。

最令人討厭的是,中文游戲會出現亂碼無法繼續,打稿系統往往也會出現問題。如果軟件“相沖”,存檔的稿件打開時會變成一條條小蟲和豆芽,或是外星字,這或許還有得救,而問題嚴重時,幾萬個字的稿件甚至無法打開,欲哭無淚,只有無語問蒼天!

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政治因素,“同聲同氣”的繁體和簡體至今還不能統一。

早前聽說,台灣人來檳城看到“面”時不知道那是可以吃的,因為他們用的是繁體的“麵”。中國人到檳城,則覺得街頭出現的繁體字似懂非懂,親切又有點陌生。

其實,繁體和簡體是我很久以前就想寫的題目。一直不寫,是因為還有其他“靈感”。更重要的是,這課題就算10年後再寫恐怕也不會過時,因為那時繁體和簡體也未必已經統一。

0 Comments:

发表评论

<< Home




Free Site Counters